|  学分银行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贯通水脉与绿脉,探索产学研融合新路径——宁夏开放大学跨学科教研活动走进苏峪口水文站与宁苗生态集团

时间:2025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    阅读:

 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2025年11月12日,宁夏开放大学理工教研室与农医教研室联合直属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开展了一场以“生态水文与绿色科技”为主题的跨学科教研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探访苏峪口水文站与宁苗生态集团,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将课堂理论与西北生态建设的前沿实践相对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拓新视野、注入新动能。

活动的首站位于贺兰山腹地的苏峪口水文站。作为干旱石林区的区域代表站和中央报汛站,这里不仅是解读区域水循环、守护下游生态与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前哨,更是破解贺兰山“水密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阵地。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交流,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水文监测远不止于数据的记录,更是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这里长期积累的水文资料不仅为分析区域水沙平衡、研究水文规律提供了重要支撑,更让教师们看到了冰冷数据背后炽热的社会责任。跨学科团队共同认识到"水"作为生态命脉,其不稳定性对农林种植与生态修复构成的严峻挑战。此行的意义,正在于将抽象的“水资源管理”概念,转化为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最直观、最深刻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学科研注入了鲜活的实践内涵。



   下午,教研团队与直属分校的师生们会合,共同走进宁苗生态“校企合作”科研基地,展开了一场见证从“治沙尖兵”到“绿色产业”蜕变的深度探索。在试验田中,师生们近距离观察了为解决西北生态困境而选育的“三类苗”:专攻“逆境生存”的生态苗、主打“高效美观”的特色苗,以及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产业苗,每一类苗木都代表着精准应对生态挑战的技术解决方案。随后在连栋温室中,大家亲眼见证了科技为生态修复按下的“加速键”——可降解育苗容器从根源上解决了根系打结和污染问题,罗布麻半自动化点播技术将效率提升20倍,让规模化治沙从理想走向现实。直属学院的学生在现场与研发人员积极互动,将鲜活的实践案例与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环境工程知识相互验证,收获颇丰。最后在生态科技展示馆,宁苗集团构建的“生态修复、生态园林、生态产业”三大产品体系,完整展现了从基础科研到产业孵化的闭环逻辑,其“研、展、产、销、用”的闭合价值链生动诠释了如何将科研成果通过市场化脉络输送到西北大地,真正实现“让生态富民”的宏伟愿景。


   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从“水脉”到“绿脉”的贯通之旅,不仅在地理空间上串联起水文监测与生态修复的实践现场,更在学科层面架起了理工科严谨数据与农医学科生命科学的融合桥梁,让师生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中找到了深层次的学科共鸣。



通过深度调研,教师们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将水文监测的预警智慧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将宁苗集团的苗木繁育技术转化为涉农专业的实训内容,这些基于实践的教学反思为课程开发、案例创新和科研选题提供了丰沃土壤,标志着开放教育向产业需求和服务地方迈出了坚实步伐。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推动师生把论文写在西北大地上,通过培养更多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宁夏的生态立区战略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力量,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征程中展现开放教育的责任担当。

文/图蒋卓言

2025年11月12日

 

推荐文章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670号 

邮编:750001 电话:0951-5036160 0951-5014527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  学分银行